欢迎来电咨询 


电话:021-3209 5391   手机:139 1807 1877

新闻动态   NEWS
关于电动观光车行业发展趋势
来源: | 作者:office-100 | 发布时间: 2025-08-19 | 9 次浏览 | 分享到:

关于电动观光车行业发展趋势


电动观光车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短途接驳工具,其发展紧密贴合全球的环保政策、旅游业升级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设。当前,该行业正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发展趋势:

一、核心驱动因素与宏观趋势

政策强力驱动,环保需求刚性化

“双碳”目标: 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是最强大的推动力。各地方政府和景区都在积极寻求降低碳排放的解决方案,电动观光车对燃油车的替代成为首选。

环保法规趋严: 全球范围内对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的控制越来越严格,使得零排放、低噪音的电动车辆在景区、园区等对环境要求高的场所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市场需求多元化与升级

传统场景: 旅游景区、大型公园、度假村、房地产楼盘看房车。

新兴场景: 大型机场、火车站、港口内部的摆渡车;大学校园、大型工厂园区、主题公园(如迪士尼、环球影城)的代步工具;城市微循环公交、社区巡逻、大型会展中心接驳等。

旅游业复苏与升级: 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强劲复苏,游客对体验感的要求更高。舒适、安静、观景体验好的电动观光车成为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承载效率的关键工具。

应用场景持续拓宽:

租赁模式兴起: 在一些大型公园或度假区,分时租赁的自助式电动观光车满足了家庭和小团体对私密性和灵活性的需求,创造了新的消费模式。

二、产品与技术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网联化

智能驾驶辅助: 虽然完全自动驾驶在开放景区尚需时日,但自动泊车、低速巡航、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等功能已经开始应用,极大提升了安全性和驾驶便捷性。

车联网(V2X)管理: 通过GPS、5G等技术,车队管理者可以实时监控车辆位置、电池状态、行驶轨迹,实现智能调度、电子围栏、远程锁车等,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精度。

人机交互升级: 大尺寸触摸屏、语音控制、手机APP控制等功能开始出现,提升了用户体验。

动力电池与续航技术升级

锂电池成为绝对主流: 铅酸电池因能量密度低、笨重、污染大而正被快速淘汰。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成为当前市场的主流选择。

续航与充电效率提升: 电池能量密度持续提高,续航里程普遍提升至100-200公里,满足了绝大多数场景的需求。快充技术也在发展,缩短了运营间隔时间。

换电模式探索: 在一些高频使用的场景(如机场摆渡),集中式换电站模式开始被探索,以实现车辆近乎不间断的运营。

设计与定制化

外观设计多元化: 车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方盒子造型,更多融合了现代、复古、科幻等元素,甚至与IP联名,使其本身成为景区的一道风景线。

高度定制化: 厂家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车身颜色、logo、内饰布局(如增加零售货柜、儿童座椅)、顶棚形式(开放式、封闭式)、特殊功能(无障碍设施)等,满足不同场景的特定需求。

安全性与舒适性提升

主动安全配置下放: 盘式刹车、ABS等以往在汽车上的配置,现在逐渐成为中高端电动观光车的标配。

底盘与悬挂优化: 更注重乘坐舒适性,采用独立悬挂、更好的减震系统来应对复杂路面。

用料品质升级: 内饰采用更多环保、耐磨、易清洁的材料,提升质感的同时降低维护成本。

三、市场竞争与产业格局趋势

品牌集中度提高

早期分散、小规模的“作坊式”生产模式难以为继。拥有核心技术、强大生产能力和良好售后服务的头部品牌(如鸿日、益高、朗骏等)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行业洗牌加速。

竞争维度从价格转向综合实力

单纯的價格战不再是唯一手段。竞争更多地体现在产品研发能力、智能化水平、售后服务网络、定制化方案解决能力等方面。

产业链专业化与协同

电池、电控、电机等核心部件由专业供应商提供,整车厂更专注于设计、整合、制造和品牌运营,产业链分工日益明确。

四、面临的挑战

同质化竞争: 中低端市场产品功能和质量差异不大,容易陷入价格战。

标准与法规滞后: 行业标准(尤其是智能驾驶相关)的制定速度跟不上技术发展速度,需要不断完善。

核心技术创新: 在电控系统、能量管理、智能驾驶算法等核心技术上,仍需持续投入研发,与国际顶尖水平看齐。

售后与服务网络: 对于市场覆盖范围广的企业,建立高效、及时的全国性售后服务网络是一大挑战。

总结

总体来看,电动观光车行业正从一个单一的“生产-销售”传统制造业,向一个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文旅服务深度融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

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够以绿色化为基座,以智能化为核心竞争力,以定制化服务为手段,深刻理解并满足下游多元化场景需求的创新型企业。这个赛道天花板正在不断抬高,发展前景十分广阔。